炒a股如何配资 汽车行业“疏堵”

炒a股如何配资 汽车行业“疏堵”

  导语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汽车消费对提振内需消费、稳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是我国推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汽车促进消费政策,以推进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为主,汽车下乡、购置税减半、优化限购管理等政策为辅,将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汽车大宗消费带动全国内需消费市场。

  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汽车流通消费改革引起了广泛关注。1月24日,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在2025—2027年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

  与以往更具针对性的试点内容相比,此次试点综合性更强,计划打造汽车消费整体体系,包括新车、二手车、报废车、改装车、汽车租赁、汽车文旅、汽车智能网联、数字化等等。首批试点集中受理申报材料的截止时间为2025年3月31日。

  消费需求促进汽车产业快速转型

  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一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并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内需,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24年1-6月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5%,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2024年1-8月,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867.4万辆和1876.6万辆,同比增长2.5%和3%,汽车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万亿元。汽车零售额占中国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相关税收占税收总额、相关从业人数占城镇就业总人数的比例均在10%左右,汽车消费作为国民消费的重要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伴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逐步提升,自动驾驶、车联网、动力电池等新兴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普及,成为推动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引擎。

  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成立中央科技委,对创新体系做出重大部署,构建新时期新阶段适应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依托产业链健全创新链,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汽车消费加速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和关联产业发展。

  在经历多年持续快速发展后,受经济、贸易多重因素影响,自2018年起,我国汽车市场进入降速调整阶段,汽车市场销量小幅下滑。近几年,国内市场基本稳定在2500万辆左右水平,我国汽车市场由总体规模快速扩张转为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现跃迁式增长,销量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37.5%,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超60%。

  我国购车人群的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增换购人群正逐步取代首购人群,成为中国乘用车新车销售市场的主要消费力量。据罗兰贝格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车增换购比例超50%,且比例持续上升。其中,高端新能源车主中80%为增换购用户,远高于燃油车车主的增换购比例,这表明新能源车逐步成为增换购需求人群的重要选择。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也成为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的重要角色。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仅用9个月就突破了400万辆,延续2023年汽车出口增长的良好趋势,出口速度进一步加快;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有望突破500万辆。

  汽车流通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

  但在巨大的成就中也潜藏危机,2024年第三季度汽车销售同比增幅由正转负,降至-1%。

  我国汽车(尤其乘用车)产量的较高增速主要得益于内销和出口景气。2024年4月26日,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报废回收2018年4月之前的新能源乘用车、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且换购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新车、新能源乘用车新车的,单车分别补贴7000元、1万元。这一政策对随后的汽车内销,尤其传统乘用车的销售带来明显提振。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来看,重点车企的产品销售率自6月份起就一直保持100%以上,销售利润率也有阶段性抬高。

  而且相较2003年,2004年我国乘用车销售有比较明显的降价现象,属于典型的“以价换量”。2024年三季度后,成交均价有进一步的下探,结合上产量的同步下滑,可以看到下半年国内汽车市场的热度明显有所走弱,存在一定的阶段性需求透支嫌疑。

  结合行业库存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汽车经销商预警指数持续大幅下行,但汽车整体库存预警指数却在9月份后快速回升,这说明汽车产商的累库压力存在一定累增的现象。

  疏通流通堵点之于汽车消费何以重要?

  “全国一张清单”、公平竞争、破除市场壁垒与汽车产业息息相关。比如,至今在某些地方采购公用车辆时,仍然存在优先采购当地生产的汽车的现象。采购名录上基本排除非“地产车”。同时,仍有个别城市的出租车定点当地车企生产的汽车。新车要进入某地市场,该地可能会提出必须以在当地投资建厂为先决条件。就汽车市场流通而言,如果不打破市场壁垒,很多优质车型就难以进入本地市场,当地的特色车型也难以面向全国市场,既限制了当地消费者的选择,也不利于当地落后产能的淘汰升级。

  不仅是新车市场,二手车市场也需要疏通,需要加强对一些地方二手车商和二手车交易平台不当行为的打击力度。比如,有消费者发现,二手车平台能异地收车,就把车交给了该平台,但是本来一周就能办好相关证明手续,该平台故意拖延了近2个月,导致购车计划泡汤。本地交易二手车时,如果要查询一台车的信息,基本上难以查到全面且准确的相关车辆数据,这就是源于没有政府提供这种信息平台。不少车商收购车源时,还得自己通过各自的渠道花钱买数据,而且这类数据也不是很齐全

  未来的智能出行,车辆会更“聪明”,道路会更智慧,这些都有赖于“车路云一体化”及其提供的数据支持。近年来,伴随着多地“车路云一体化”项目相继启动推进,相关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2030年,“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分别为7295亿元、2582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8%。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国内数十个城市都布局了自动驾驶示范区或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开放测试道路总长度超过3.2万公里,发放测试牌照超过7700张,测试里程累计超过1.2亿公里。但是,在这样的快速发展势头下,相关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各地标准不一致,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智能网联汽车本身就是数据驱动的智能终端,而“车路云一体化”则是自动驾驶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些新技术涉及到数据应用、数据隐私、数据安全、数据流通、数据交易等细分领域,与无数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息息相关。但国内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在场地建设、测试方法、数据采集、路侧设备规格、公路建设等诸多方面,缺少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宏观的整体架构设计,导致各地协同互认存在壁垒。

  此外,汽车报废回收是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的基础,只有把这一环节的相关问题厘清理顺,以旧换新的政策落地才能更为高效。去年以来,伴随着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深入实施,报废汽车数量快速增长,汽车回收拆解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然而,随着跨区域汽车报废回收业务的增多,一些不正当竞争现象开始显露出来。个别地方或明或暗地保护、扶持本地机动车回收企业,阻碍外地企业跨区域发展或报废机动车跨区域流通。有的地方对外地汽车报废回收企业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环保标准等方面给予不公平对待,或者采取一些行政手段来限制外地汽车报废回收企业进入和经营。这类典型的地方保护,妨碍正常的市场流通,如果不加以阻止和整治,也会影响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消费。

  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开始申报

  1月24日,商务部等8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在2025—2027年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新车、二手车、报废车、汽车后市场等各环节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加快构建统一高效、绿色循环的汽车流通消费大市场。

  《通知》提出了五方面试点任务,一是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加强部门间协作联动,鼓励相关地区优化汽车限购限行措施,培育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汽车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二是促进二手车高效流通,持续完善二手车流通管理制度,加快二手车经纪转经销,提升二手车流通服务能力;三是营造汽车文化氛围,推动汽车改装、汽车租赁、汽车赛事、房车露营、传统经典车等规范有序发展,因地制宜打造汽车与旅游、文化、体育等跨界融合消费创新项目;四是完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继续支持高水平项目建设,鼓励发展“互联网+回收”模式,加快再制造重点技术研发应用;五是提升汽车流通消费数字化水平,完善汽车领域信息披露制度,探索实施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电子化。

  与以往更具针对性的试点内容相比,此次试点综合性更强,计划打造汽车消费整体体系,包括新车、二手车、报废车、改装车、汽车租赁、汽车文旅、汽车智能网联、数字化等等。

  《通知》明确了组织实施流程。试点以城市为主体进行自愿申报,有意愿参加试点的城市,应编制《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经省级相关部门审核后推荐上报商务部。《工作方案》要结合本地优势和市场特点,聚焦一项或多项试点任务,科学谋划汽车流通消费改革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试点内容和保障措施等。首批试点集中受理申报材料的截止时间为2025年3月31日。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通过竞争性选择的方式择优确定试点城市,力争在汽车流通消费领域培育一批创新发展的典型企业,打造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的典型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激发汽车消费市场活力,促进汽车市场高质量发展。